中國、越南、緬甸、古巴等國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下,通過改革開放實現或正在實現經濟增長。捷克、匈牙利、波蘭等東歐國家也從社會主義體制轉換為資本主義體制,如果北韓今後走改革開放,可能會從這些國家的體制轉換方式中選擇其一。照目前情況來看,北韓最有可能選擇中國或越南的開放模式。
在維護社會主義政治體制和意識形態的情況下,成功推進經濟改革開放的代表性國家是中國和越南。這兩個國家和蘇聯解體後不得不轉換體制的東歐國家不同,他們是主動放棄計劃經濟體制,走上改革開放之路。
中國經歷大躍進及文革期間,生產力下降導致政治、社會矛盾嚴重激化後,於1978年開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鄧小平將深圳、珠海等城市指定為經濟特區後,改革開放經濟重心範圍逐漸拓展到上海、廣州等沿海城市。中國計劃經濟體制轉換為以國有制為基礎的有計劃商品經濟體制後,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階段。當時中美關係緩和後,美國解除對中國的經濟封鎖措施,放寬戰略物資出口限制,中國與日本和西方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也有所擴大,這些都是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利好因素。鄧小平以「白貓黑貓論」平息了國內對改革開放的反對言論,1978年到去年的35年內,中國經濟年均增長率達9.8%。
至於越南,在1986年召開的越南共產黨第六次代表大會上通過將中央計劃經濟體制轉換為市場經濟體制的革新開放政策(Doi Moi)。這政策是在維持共產主義基本框架的前提下,推進對外開放和市場經濟。政策允許農民各自耕種土地並出售餘糧,同時擴大國營企業的經營自主權。接著又承認私人企業、制定《外商投資法》,並宣佈走工業化之路。1990年至2010年,越南經濟年均增長7%以上。
至於緬甸,該國與維持社會主義政治體制的中國和越南不同,緬甸以2011年成立民主政府為契機,推進改革開放政策。緬甸總統吳登盛採取國企民營化和進口自由化措施後,通過《經濟特區法》吸引了大規模外資。2012年至2013年,緬甸經濟年均增長率達7.3%。
至於古巴,該國從2010年開始採取經濟改革措施。古巴前總統菲德爾.卡斯特羅的弟弟勞爾.卡斯特羅繼承政權後,推行裁減100萬名公務員、允許個體經營、延長外國人對國有土地的租賃時間、允許買賣房地產和車輛、允許直接交易農產品、出境旅遊自由化、設立自由貿易特區等經濟改革措施。
美國總統奧巴馬等國際社會向北韓發出了效仿緬甸的信號,但是北韓傾向於中國模式,即在農業經濟基礎上以經濟特區為中心推進改革開放。
現今北韓的經濟政策中,指定經濟特區等開發計劃是效仿中國,允許個人耕種等農業改革措施效仿越南,主要問題是強硬派反對改革開放。
如果北韓繼續維持三代世襲的唯一統治體制,就很難像中國或越南那樣推進大膽的經濟改革措施,只有像中國或越南那樣建立集體領導體制,才能減少對內部反抗和體制崩潰的風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