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1日 星期四

ILO:東南亞將因機械人生產而高失業


國際勞工組織(ILO)提出警告,根據ILO研究報告指出,未來 20 年內,5 個東南亞國家超過半數工,將面臨因為機械人生產而替代勞動力所來的失業風險。其中,尤以服裝業員工受到的衝擊最大

國際勞工組織指出,包括柬埔寨、印尼、菲律賓、泰國、越南因為大量機械人生產而取代勞工的影響下,面臨失業危機的人口1.37 億人,這數字佔這些國家 56% 勞動力。

國際勞工組織進一步指出,這些靠低薪勞動力來競爭的國家,需要重新省思自我定位。因為,在當前自動化生產已經成為主流的情況下,憑藉低廉勞動力優勢,其競爭力遠遠不足。這些國家的勞工必須藉培訓,來提高自己進行數化設備工作時的效率

事實上,總人口超過 6.3 億的東南亞地區是全球數個製造業的重要樞紐,包括紡織、汽車、硬碟驅動等行業。在東南亞有 900 萬人從事紡織品、服裝和造鞋業。國家來區分,印尼勞因自動化而面臨失業的比率為 64%、越南為 86%、柬埔寨為 88%

柬埔寨服裝製造業的訂單主要來自adidas、馬莎百貨和Wal-Mart等零售商,在柬埔寨國內,這行業大約雇用 60 萬人。由於東南亞國家與一些主要市場簽訂新自由貿易協定,如以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rans-Pacific PartnershipTPP)等,包括越南的鞋類和紡織業,正在吸引海外創紀錄的投資。如今,越南已成為美國服裝第 2 大供應國,僅次於中國

國際勞工組織表示,包括 3D 列印、穿戴式技術、米科技和機械人自動化等新興技術都將會對上述產業造成不利影響,因為機械人在生產線上的能力以及與人類合作的能力越來越強,價格也變得更低廉。

除了紡織、服裝和造鞋業是最易受自動化衝擊的產業之外,其他產業包括汽車及零部件、電子電氣、產品外包加工、零售業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以汽車及汽車零組件產業來說,印尼超過 60% 勞動人口面臨失業的風險

國際勞工組織表示, 2015 年東南亞汽車產業的規模在全球排在第 7 位,雇用超過 80 萬名員工。其中,泰國被譽為 「東南亞的底特律」 ,是一個為世界頂級汽車製造商提供生產與出口服務的區域性樞紐。汽車行業佔 GDP 10%,雇用工佔全國製造業員工10%。未來生產機械人取代,泰國將陷入嚴重的失業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