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2日 星期三

西非經濟共同體的發展由來


西非國家甘比亞2016年底舉行總統選舉,連任四次的甘比亞總統Yahya Jammeh意外敗選。一度承認選舉結果後,卻又反口拒絕下台,引憲政危機,準備交由最高法院進行裁決,甘比亞即將面臨動盪。此時,西非經濟共同體Economic Community Of West African StatesECOWAS)聯軍兵臨城下,Yahya Jammeh改變主意,忙駕駛勞斯萊斯與1000萬美元,流亡赤道幾內亞Equatorial Guinea)。

西非經濟共同體Economic Community Of West African StatesECOWAS是什麼組織?基於何種理由能夠干涉他國內政?

ECOWAS的成員國均來自於西非,尼日利亞於1975年號召該地區15個國家(毛里塔尼亞後來退出),在當時首都拉哥斯Lagos)締結共同體條約,包括非洲大陸上最小面積的甘比亞、世界上最貧困的幾個國家,如尼日(Niger)、賴比瑞亞Liberia)、幾內亞Guinea)、幾內亞比索Guinea-Bissau)、布吉納法索Burkina Faso)等組成。

ECOWAS立的構想源於仿傚歐洲模式,打算採取先經後政,最後完成全面統合,但就如非洲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frica)的夢想,ECOWAS雖然已在許多方面展開合作,卻因各國治理效能低落,或政治人物各有盤算,成果並不明顯,很多時候還靠外力協助,例如ECOWAS下的西非經濟貨幣聯盟(UEMOA,包括尼日、貝南等8國)長期使用西非法這種貨幣本來與法國法郎掛勾。法國改用歐元後,現在與歐元掛勾,維持固定匯率,有助穩定ECOWAS弱的金融與波動的物價,因此ECOWAS的運作仍然偏向安全方面。當ECOWAS結成不久,各國就於1978年簽署互不侵犯議,1981年達成互助與防務協議,1990年成立常設調解委員會(MSC),同時組建由尼日利亞為首的停火監督組織(Economic Community Cease-Fire Monitoring GroupECOMOG)。這個停火監督組織很快地在1990年賴比瑞亞內戰發揮效用,與著名軍閥Charles Taylor等叛軍交鋒,進行長達3年的維和任務,促成短暫和平。接著,又在1997年投入獅子山內戰,這與軍閥Charles Taylor關,他與當地軍閥Foday Sanko共同推翻政府,主要的是豐的鑽產,荷里活電影《血鑽》就是講述這段故事停火監督組織等外力介入後,逐漸平定了內亂。

不過,停火監督組織在執行任務時也常遇到複雜勢,例如1999年幾內亞比索內戰,這個由政客傾軋演變成武裝衝突,時任總統Joao Vieira為求對抗叛軍,向塞內加爾和幾內亞兩國討救兵,這兩國也隨即派兵支援。之後在各種國際組織施壓下,叛軍同意與政府談判,塞內加爾和幾內亞撤兵,改由停火監督組織接棒。這其中牽涉到區域角力,因為幾內亞比索是葡語系國家,亦為葡語國家共同體CPLP)成員。當國家有難,幾內亞比索的總統不向ECOWAS求助,轉向法語系國家的塞內加爾和幾內亞,被認為是用法語系對抗葡語系的力量,也因此ECOWAS在國際社會形成共識後,才真正派兵調停。

在多次實踐後,ECOWAS開始思索制度化安全,但於1999年通過預防及管理衝突議書,不久便面臨挑戰。2002年象牙海岸爆發內戰,族群與宗教對立,國家嚴重分裂。在輪主席國塞內加爾倡議下,ECOMOG進入象牙海岸,期待扮演調停者角色,不過最終功敗垂成,ECOWAS未能促成內戰雙方和談。殘局由法國與聯合國象牙海岸行動UNOCI)等外力草草善後,也無法防止該國再度興起衝突。

此外,2003年賴比瑞亞內部紛爭加劇,這是上述內戰的遺留問題軍閥Charles Taylor當選總統後,仍未能平定國內其他軍閥,且因介入獅子山內戰等倒行逆施的舉措,受到聯合國制裁和國際刑事法院(ICC)通緝,反對勢力趁機崛起,與Charles Taylor政府軍開始交戰。為求區域和平,ECOWAS決定再度出兵干預。這次維和行動尚順利,在停火監督組織與聯合國賴比瑞亞行動(UNMIL)的壓力下,Charles Taylor辭職並流亡國外。次任務亦可見地緣政治的影響,法國原本支持Charles Taylor,這和法語系的象牙海岸與布吉納法索兩國傾向Charles Taylor,以及商業利益有關,法國也不願看到英語系的尼日利亞透過行動,再度強化在西非的單極形象。

為求更有效的區域維和與人道干預,ECOWAS防衛和安全委員會在2004年將停火監督組升級為常備部隊(ECOWAS Standby ForceESF),預期籌建一支擁有6500人的武裝力量。之後2008年接受新的預防衝突架構(ECPF),決心與非洲聯盟AU)的常備部隊(African Standby Force,ASF)分進合擊,共同保證非洲大陸的安全。但這畢竟只是理想狀態,現實政治要複雜多。到了2011年象牙海岸第二次內戰,ECOWAS只剩外交譴責與言語威脅,已放棄武力干預,只能尋求聯合國與國際社會協助。

更艱辛的挑戰接踵而來,2012馬利Mali)國內分離主義者發動內戰,佔領北方,與此同時,首都部分軍人發動政變,推翻現任政府,整個國家面臨崩解。ECOWAS立即進行協調,讓軍政府同意過渡到臨時政府,成功恢復首都穩定。但北方形勢越來越惡劣,這是由於原本打算在此獨立建國的圖瓦雷克Tuareg)族,與伊斯蘭極端主義組織鬧翻,雙方血腥互鬥。在ESF、聯合國軍、法國等多國外力介入下,馬利政府逐漸收復領土,不過還能達到真正的和平。情況就如阿富汗伊拉克一樣,極端份子並未消失殆盡,且不斷伺機動

之,雖然ECOWAS受限於主權國家不干涉內政原則,但在聯合國憲章精神下,對區域安全確有貢獻。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國際法,憲章並未授權區域性組織可以恣意干預,仍是必須透過大會或安理會授權行事,而ECOWAS數次任務均有安理會決議或事後追認。這是由於安理會未必有意願列入議程或緊急討論,為求及時管控危機,區域組織往往先行安排行動,以防止衝突擴大並支持人道救援。此亦為絕大多數非洲衝突的處理模式,當然也是因為非洲事務較少涉及大國利益,安理會較能秉公審議。薩赫爾地區多年前發生嚴重飢荒,成為非洲最落後的地區之一,亦成為伊斯蘭恐怖組織滲入非洲各國的關鍵地區。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協助非洲進一步整合,聯合國由安理會動議,在2013年推出薩赫爾整合戰略(UN integrated Sahel strategy),意圖促進薩赫爾地區合作,包括西非的尼日等國、中非的查德、北非的蘇丹共和國、東非的厄利垂亞共9。初期由尼日、毛里塔尼亞等5國組成集團,即所謂G5薩赫爾,並在2015年正式成立安全部隊。G5薩赫爾並未納入區域大國尼日利亞,被視為隱含制衡之意,但這不代表雙方會有衝突,更不意味ECOWAS有分裂之虞,透過聯合國的居中協調,可以認為是促進非洲健全發展的方向。

現今ECOWAS所能做的,最多就是維和。至於其他行動宗旨,例如今次甘比亞行動以恢復民主(Restore Democracy)為名,不免有點言過其實。因為大多數非洲國家都有治理失的問題,能做到公正選舉已非易事,更講咩次階段民主轉型。此乃由於非洲國家人民較不具備民主概念,甚至可以說對國家的概念與西方等地不盡相同。言之,非洲的政治觀是混合了西發利亞(Westphalia)與傳統部族、宗教思維,即使有選舉,仍是人治凌駕法治,呈現後殖民時代的混亂色彩,也讓戰禍層出不窮,加上極端主義孳生的土壤,多是社會邊緣人的不滿,若無法有效解決國內經濟、種族等不平等問題,政府所有軍事行動都可能只是累積下一次報復,例如尼日利亞近年來經常遭遇博科聖地Boko Haram)恐,與博科聖地作戰多年,雖然號稱收復半失地,卻不能停止國內恐怖襲擊,萬一尼日利亞不幸淪為失敗國家,ECOWAS是否還能有效運作,畢竟在西非,尼日利亞是屬於單極存在,如同南非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SAD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