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開始出現衰退或增長延滯,但是美國聯儲局仍然堅持加息步伐,原因是什麼?
全球各國的經濟產業結構不同,可以透過IS-LM經濟學圖表來解釋各個國家的產業結構差異。美國企業以創新(Innovation)為主,產品純利最高,因此在IS-LM圖表中,其IS曲線最平坦。IS曲線代表實體經濟部門,每一個經濟體的IS曲線,其斜率大多為負數,但當出現平坦或陡峭斜率,對LM貨幣政策敏感度就會有所不同。
創新產業結構所構成的實體經濟,其IS曲線斜率就好像IS-LM經濟學圖表中的IS1與IS2兩條線,而新興國家的產業結構,就好像IS-LM經濟學圖表中的ISa與ISb兩條線。IS1對LM曲線移動速度相對ISa敏感,IS1是毛利率較高或生產效率較高經濟體包括美國,IS2則是生產效率稍遜的經濟體。毛利率高的經濟體在IS-LM經濟學圖表上,IS曲線的斜率較為平坦,而毛利率較低的經濟體,其IS曲線也是負斜率,但較為陡峭。換個角度來講,如果一個國家以傳統產業為主,其IS曲線則較為陡峭。就因為如此,中國在推進經濟增長時,所用策略多是招商投資或是擴大內需,是由I Investment與S Saving下手。中國目前的儲蓄率偏高,從1991年至1999年之間,城鄉儲蓄率估計約為50%以上。1996年之後的城鄉居民儲蓄率並未隨存款利率下跌而逐年下降,1996年至今,中國儲蓄率反而呈現邊際遞增。儲蓄率太高不利經濟増長,儲蓄率越高,其IS曲線越陡峭。這是中國人民銀行在貨幣政策運用上,還未動用量化寬鬆的原因,因為LM移動效果會事倍功半。過去可以導致中國實體經濟IS曲線,能夠緩和陡峭的主要因素是投資,投資是為市場利率反向函數,市場利率越低,固定設備投資越高。現今中國最重要的工作是刺激內需,要將S逼到C消費支出,IS曲線才不會變成陡峭。當儲蓄率下跌,消費就會增加,IS曲線就會趨於平坦,大規模寬鬆貨幣政策,LM曲線移動才會事半功倍。
講番美國,聯儲局現在面對的難題是美國經濟屬於IS1,而其QE貨幣政策已將LM1曲線移動到LM2,投資與消費提升已經完結。Y國民所得將會在失業率下跌後增加,而市場利率已下跌至極低水平。當LM對於IS刺激效果完成後,接下來儲蓄率就會減少,導致消費支出增加,從而推高物價上升,此一轉變的關鍵在於勞工薪金水平,加薪導致消費者有較高的可支配收入。薪金水平的相關指標為核心物價指數,它主要是排除食物與能源,以薪金與資金為主的物價。美國核心物價指數年增率,在2015年底已經達到2%目標,而2016年1月再推高至2.2%以上。2016年1月核心物價每月增加率,由2015年下半年的0.1%增加至0.2%,之後再升至0.3%。2015年底的核心物價指數處於溫和上升,使聯儲局對通貨膨脹開始有戒心。
回顧聯儲局在2015年12月17日首次加息的重要因素是,聯儲局判斷油價下跌已經結束。當時北海布蘭特原油價格已經下跌到40美元以下,聯儲局判斷這個價位已經超跌,將會步入隨時反彈的長期見底價格,但實際是北海原油價格在今年1月19日繼續尋底,價格為27.1美元。聯儲局認為在油價觸底反彈後,穩定增長的核心物價加上能源價格回升,要達成一般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2%並不困難,而此時若讓聯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 Rate)未來一直處於零水平,則會導致食物價格上升,CPI年增率可能一發不可收拾。根據FOMC會議決策慣用的泰勒法則(Tailor Rule),Federal Fund
Rate是以「預期物價」與「實際物價」缺口,及「預期GDP」與「實際GDP」缺口為兩大衡量因素。
若果今年第二季起的核心物價指數,加上能源與食物類的觸底反彈,CPI年增率將會在第三季起上升。如果聯儲局不在今年下半年前,將資金利率推高到2%均衡水平,伉年底CPI上升趨勢將會令聯儲局措手不及。
筆者預計,聯儲局於今年6月前,將聯邦基金利率推高至0.5%以上,以因應未來CPI上升。核心物價指數最基礎的變數是,薪金(Wage)與租金(Rent),兩者都是企業資本支出成本,以及消費者居住成本。在過去一段時間,美國薪金與居住租金多是緩和上升。CPI指標是,核心物價再加上能源與食物類價格。由此可見,能源價格上升將帶動傳統產業原材料價格,而CRB商品指數觸底回升,會使未來食物類價格上升,因此就股市而言,在聯儲局將要升息之前,股市預期目標會放在食品類的股價上
根據Tailor Rule法則,CPI年增率以2%為均衡水平,而GDP增長率也是2%。在這種情況下,聯儲局必須配置Federal Fund Rate是2%。在2015年12月17日加息一次後,如果聯邦基金利率每年調高0.75%,則2017年底時的Federal Fund Rate將為1.5%,在2018年中時的Federal Fund
Rate將達到2%以上。在伯南克推進QE時,貨幣政策以失業率6.5%為目標,當耶倫接手聯儲局主席前,調低到5.5%。今年2月份美國失業率已經跌到4.9%,這必然跌破了美國勞動市場的自然失業率(Natural Rate)。根據理性預期學派的理論概念,這時的菲力普斯曲線已經由負斜率轉變為一直線。若再動用寬鬆貨幣政策只會加速通貨膨脹,對失業率降低必然無益。基於此理論概念,未來可以預見到CPI上升,失業率必然無法穩定維持在4.9%,它將會往5.5%反撲。預料聯儲局將以每次0.25%幅度,加碼聯邦基金利率,預計到明年初,Federal Fund Rate必定高至1%以上,以因應明年CPI年增率到達2%以上。
如果聯儲局今年不進行溫和地加息,當未來CPI年增率攀過2%後,聯儲局的加息速度將要加快,屆時將會使全球金融市場完全無法適應,反而會引發金融危機。如果現在存在著加息預期,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將不容易再度跌破最低1.641%以下。由全球債劵市場投資概念,低殖利率債市中,其匯率不必過度強勢,而殖利率較低及公債價格較高的經濟體,其貨幣匯率必需強勢,因為這才能彌補到公債價格風險。溫和加息對高收益債,仍有一定程度殺傷力,尤其是目前日本與歐元區負利率效應,全球金融機構若對聯儲局已存在不加息預期,熱錢將回流入新興市場,而加值與殖利率下跌的高收益債,在短期過度反應(Over Reaction)後,將會再度受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