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0日 星期三

全球股市存在債劵流動性風險


德國與美國債券市場近期多次出現債券價格下跌,以及殖利率上揚的趨勢。根據馬凱爾定律(Markiel Thoery),債券價格不對稱升跌理論。當市場利率升高1%時,所引起的價格下跌或殖利率上升幅度,會比市場利率下跌1%時,所引起的價格上升或殖利率下跌幅度細。但最近6年來,債券市場出現3個現時經濟學未能驗證的假設(Hypothesis)

1.    債券市場次級市場交易,均衡成交價格的連續性

2.    在執行權衡貨幣政策時,遠高於權衡貨幣政策退場時

3.    債券次級市場交易其均衡成交價格的連續性,在多頭趨勢(Bull Trend)時,遠高於空頭趨勢(Bear Trend)對於想買入債券,持有到期的投資者來講,似乎不會影響繼續持有的意願,因為由發行When Issue市場中就已經準備持有到期,到期日前多有固定收取債息收益,但對以價差(Capital Gain)交易投資者來講,這種多空市場交易流動性不對稱就格外小心。尤其是美國與德國公債,多數存在這種問題,而且會進一步產生風險,而這種風險就是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由債市波及到金融市場的其它有價證券交易

近期債劵市場存在著流動性問題,從20093月至201411月,美國聯儲局(FED)推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以及歐洲央行(ECB) 推行QE開始的初期,美國與德國債劵殖利率下跌、與債券價格上升過程中,都未出現流動性問題,但從2015417日全球債市多空逆轉,債券價格由多轉為空頭趨勢後,就出現價格顯著不連續現象,即是殖利率上升,不是以每筆交易0.001%方式,它可能一口氣以0.1%0.2%的幅度上升。

如果金融市場由個別資產價格下跌,引發為局部或全部資產價格下跌,這就已經形成蝴蝶效應。這種蝴蝶效應在財務理論所講,就是系統性風險(Systematical Risk)。如果全球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及均衡成交價格不連續擴大,則可能會由債市崩跌繼而引發股災。根據金融經濟史,為維持交易市場穩定,每當系統性風險發生時,金融主管機關大多會馬上採取緊急權衡措施,以緩和金融市場中的恐慌情緒,而主管貨幣政策的中央銀行也會配合金融市場的緊急措施,即時實施寬鬆貨幣政策,以舒解流動性風險(Liquidity Risk),這些措施包括:

1.    在極端風險發生時,金融市場暫停交易,例如美國在2001911事件發生後,第二日起美股暫停一星期交易,因為這種突如其來利空,投資者會失去理性,股市吸納負面恐慌資訊,失去客觀判斷冷靜,因此金融監督機構必需拖住先來暫停交易,以保護沽貨者的權益

2.    為避免在金融市場有價證券交易暫停期間,出現資金緊張現象,資金流動忽然趨於保守,影響短期融資借貸的企業或消費者變現,因此各國央行多數會同時要求放寬貨幣市場信貸,例如進行短期貨幣與債券市場之資產收購,或主動打開貼現窗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