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7日 星期六

讓癌細胞現形的螢光染劑


現今瘤切除手術的一大挑戰,就是要將所有癌組織癌細胞都清除乾淨,但是現行的腦瘤切除手術,很難界定腫瘤的邊界究竟在哪裡,較微小的癌組織很可能因為醫肉眼無法辨認,而導致手術刀切除唔到現今醫學統計數據,50% 病人在手術後不久癌症就復發。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佩雷爾曼學院(Perelman School of Medicine華裔助理教授李約翰(John Y.K. Lee)醫,以即時影像技術輔助腦瘤手術作出了新嘗試

他們的影像技術核心是一種注入癌症病人體內後,會專一性集中到癌組織的螢光染劑,這種螢光染劑幫助界定腫瘤的邊界在哪裡,讓手術刀該從哪裡切下去,將腫瘤清除乾淨。

靛氰綠(Indocyanine GreenICG)在近紅外光(Near InfraredNIR)照射下會發出綠色螢光。由於近紅外光具有穿透人體組織的特性,可以激發人體內的靛氰綠發出螢光。靛氰綠最早是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展成為相片顯影的試劑,1957 年開始在醫學上使用,目前廣泛應用在心血管造影與肝功能檢查等

李醫用於精手術的人體試驗染劑,是經過進一步修飾與改良的靛氰綠。手術團隊會在手術開始進行前 24 小時將染劑由靜脈注入體內,以確保癌組織的邊緣完全染色。手術開始後,近紅外光照射可以將腫瘤所在位置清晰呈現出來,讓外科醫更有信心地進行手術。手術後,若有切除不乾淨的癌細胞,綠色螢光訊號會提醒醫,進一步清除這些癌細胞

過去三年,李醫及他的手術團隊,已經將此即時手術影像技術運用於許多種癌症的手術治療上,其中包括肺癌、腦癌、乳癌、膀胱癌,一共累積超過 300 個病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